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技术学 > 资源收藏 >

《电视会议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0-05-23 00:02来源:知行网www.zhixing123.cn 编辑:麦田守望者

 

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Video Conference System
(三)课程中文名称:电视会议系统
(四)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
(六)先修课程:数字音频处理、远程教育系统与实现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清晰电视会议系统及应用技术》,谭伟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2]《高清晰电视会议系统及应用技术》,肖京涛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3]《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应用(现代信息网络实用技术讲座)》,张江山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
[4]《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编,北京邮电人学出版社,20001年
[6]《现代电信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尤克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八)课程性质
电视会议系统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技术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视讯系统主要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视会议系统国际标准、视频媒体的编解码技术、电视会议系统的传输载体及应用案例。
(九)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电视会议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了解视频会议系统的相关国际标准与工程应用,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铺平道路,为将来从事本行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专业基础。
(十)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性的课程,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案例分析,作业,答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电视会议系统概述的基本概念、电视会议国际标准、视音频的编解码技术、电视会议系统的网络环境及交换技术和电视会议系统结构进行必要的讲授,并重点组织学生分析电视会议系统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电视会议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的操作方法。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应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应用与最新发展。
(十一)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54学时
学分数:3学分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讲授
实验/实践
合计
1电视会议系统发展与应用
3
 
 
2电视会议国际标准
9
 
 
3视音频的编解码技术
6
 
 
4电视会议系统的网络环境及交换技术
6
 
 
5电视会议系统结构
6
 
 
6电视会议产品介绍
3
 
 
7电视会议系统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12
 
 
8电视会议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9
 
 
       
54
 
 

 
 
 
 
 
 
 
 
 
 
 
 
 
(十二)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并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来辅助。
(十三)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与案例分析设计作业成绩15%,期中成绩15%,期末成绩70%。期中考试、案例分析设计作业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讲授大纲    
1、电视会议系统发展与应用(3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视会议系统各名词、术语的含义和有关的基本概念;电视会议系统的类型、特征。
(2)了解视频会议的发展及现状、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主要内容:
视频会议系统的定义、视频会议系统的特点及优势、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及特征、视频会议的发展历史、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趋势和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领域。
重点:
(1)电视会议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电视会议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难点:
电视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类型及特点
2、电视会议国际标准(9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视会议系统中相关视频编码标准;
(2)掌握电视会议系统中相关音频编码国际标准;
(3)了解电视会议系统中相关标准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
电视会议系统中H.320系列标准、H.323系列标准、T.120系列标准、SIP标准、视频编码标准、MPEG-2标准、MPEG-4标准、MPEG-7标准和音频编码国际标准
重点:
(1)H.320系列标准;
(2)H.323系列标准。
难点:
(1)H.320系列标准在电视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2)H.323系列标准在电视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3、视音频的编解码技术(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混合编码技术、可伸缩编码技术、多视点编码技术、无线视频编码技术的应用
(2)掌握常用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感知音频编码、移动音频编码技术的应用
(3)了解视频编解码技术与安防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
媒体流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概述;媒体流视音频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视频压缩编码技术;音频压缩编码技术;视音频信号的同步播放;视音频编解码系统性能评价;视频编解码技术与安防的实际应用
重点:
(1)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难点:
(1)视音频编解码系统性能评价;
(2)视频编解码技术与安防的实际应用。
4、电视会议系统的网络环境及交换技术(6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电视会议系统中的网络应用;
(2)掌握于电路交换网络技术;
(3)了解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网络;
(4)了解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
(5)了解网络结构介绍与举例。
主要内容:
电视会议系统中的网络应用概述;电路交换网络技术;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网络技术;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技术;网络结构介绍与应用案例分析。
重点:
(1)电路交换网络技术;
(2)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网络技术;
(3)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技术;
(4)网络结构介绍与应用案例分析。
难点:
(1)电路交换网络技术;
(2)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网络技术;
(3)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技术。
5、电视会议系统的组成(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视会议终端的体系结构;
(2)了解电视会议系统在传输网络中的运用;
(3)掌握电视会议系统的各终端设备的使用技术;
(4)掌握电视会议多点控制单元(MCU)的体系结构及基本单板功能;
(5)了解常见视频会议系统MCU系列产品特点及性能指标;
主要内容:
电视会议系统的三部分:网络、终端、多点控制单元;常用视频会议系统主要MCU产品系列、MCU硬件系统架构;MCU基本功能单板及其功能、网管系统的组成及基本操作和基本会议控制操作。
重点:
(1)电视会议终端的体系结构;
(2)电视会议多点控制单无(MCU)的体系结构及基本单板功能;
(3)基于网络交换的IP电视会议系统。
难点:
(1)电视会议系统在传输网络中的运用;
(2)电视会议系统的各终端设备的使用技术。
6、电视会议产品介绍(12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国内外电视会议系统产品的相关应用情况;
主要内容:
电视会议产品综述;国外产品;国内产品;美国VBrick公司产品;深圳市迪威视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重点:
(1)国外产品相关情况;
(2)国内产品相关情况;
难点:
国内产品相关情况。
7、电视会议系统的应用及案例分析(12学时)
基本要求:
(1)分析电视会议系统应用案例
(2)掌握电视会议系统中各类应用的组成要素及特点;
主要内容:
各类会议中的应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防盗保安系统
重点:
(1)电视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的应用;
(2)电视会议系统在防盗保安系统的应用;
难点:
(1)电视会议系统在防盗保安系统的应用;
8、电视会议系统的安装与维护(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视频会议系统日常维护方法;
(2)了解故障处理基本思路及基本原则;
(3)掌握视频会议系统高阶故障定位及排除方法和实践。
主要内容:
视频会议系统日常维护方法;视频会议系统故障排查概述;故障分类;故障诊断步骤;故障排查准备工作;常用的故障方法和工具介绍;故障处理典型案例。
重点:
(1)视频会议系统故障分类;
(2)故障诊断步骤;
(3)常用的故障方法和工具介绍。
难点:
对故障处理的典型案例研究。
 
------分隔线----------------------------
标签(Tag):教学大纲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