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一篇关于“第21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的综述报告。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回忆的概述;第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新动向;第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缩小数字鸿沟的成功经验;第五,总结。作者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目前世界各国远程教育领域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和研究成果,进而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国际会议;网罗世界;终身学习 一、会议概况 由香港公开大学承办的第21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于2004年2月18日-21日,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为:“在网络世界里终身学习”。分主题为:第一,远程教育的理念、政策和策略;第二,远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三,远程教育的教学和技术;第四,远程教育的支持与服务;第五,远程教育的管理;第六,远程教育的研究和评估;第七,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和资格认证。会议分别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范围内,交流和探讨上述七个方面的有关问题。本届会议的宗旨是总结过去远程教育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成就,并研究和探讨在网络时代,远程教育为不同阶层的人士提供开放和远程教育学习机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会议共收到657篇论文,经过国际专家的匿名评审,其中430篇论文被选为宣读论文,190篇论文被选为张贴论文,37篇论文没有被会议接受。会议期间安排了272篇论文的宣读,87篇论文的张贴。出席会议的代表共530人,来自50多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代表共161人,约占会议总出席人数的30%,是历届远程教育国际会议中,内地代表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 二、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三个重要趋势 前英国开放大学校长、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约翰·丹尼尔John Daniel)应大会邀请,做了题为“开放和远程学习对普及教育的贡献”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总结了网络时代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发展的3个重要趋势: 1.远程教育应用层次的多样化 在过去的30年中,远程教育主要提供大学层次的课程。现在,远程教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层次的教育系统和教育项目中(Daniel,2004)。本届会议论文的内容也反映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远程教育不仅适用于远程高等教育,而且已经广泛地被应用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扶贫项目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中。 第一,远程教育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例如:在墨西哥中学里,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远程教育;在巴西,利用网络大面积培训中小学教师(Avila&Bosco,2004)。在加拿大,中小学利用网络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Crichon&Li,2004)。 第二,出现了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的虚拟学校。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专门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和学生 迫切需要;第二,政府直接驱动和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例如:我国自1999年起,政府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到2002年底,已有67所大学参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共招收学生137.3万名(Chen Li,Liu Ying & Huang Rong huai,2004)。南非政府也通过国家项目的方法,成功地推动传统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Broere&Kruger,2004)。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教育规模,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3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师在职培训 在本届远程教育国际大会上,包括主题报告在内共有40多篇的论文都高度肯定了远程教育在各国教师在职培训中的成功经验。例如:香港公开大学在2002年,利用远程教育的方式成功地培训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汉语教学法(Ma,2004);巴西自1997年开始利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训在职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Avila&Bosco,2004);南非自1996年开始,利用远程教育的方式普遍提高教师学历水平,更新教师知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Coetzee,2004)。 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一致证明,现代远程教育是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有效方法,教师培训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性工作,只有通过教师培训,教师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有可能将新的理念和方法整合到教育过程中,从而真正改善教学结果。 4.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和与实施·与其它媒体相比,计算机网络在多媒体资源共享、师生间或者学生间的交互,以及虚拟教育社区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是否能够真正利用网络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还有赖于有效的技术应用和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会议的许多代表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 香港公开大学遥距及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对17个网络教学平台和100多门网络课程进行了深入归纳和分析,探讨了这些网络课程及平台的特征和异同。并提出了网络课程及平台的主要功能维度和特点(Zhang,Weiyuan&Wang,Lixun,2004)。目前,该研究中心已经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网络课程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的70个问题,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回答,系统将自动评价课程在8个维度上的水平,并与常模进行比较。利用该评价工具,可以全面了解任一网络课程在8个维度上的实际水平,进而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网络课程的依据(Zhang,Wei-yuan&Wang,Lixun,2003)。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深人研究了网络课程的社会性问题。通过文献调研、学生问卷和访谈等方法,研究人员揭示出,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程中社会关系的感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就是说,网络课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中的社会交往关系,与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一样,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要注意利用同步和异步交互技术,努力创设教育社区,教育社区的核心是社区文化和社会关系,教师是创建教育社区的核心力量(Gunawarden,2004)。网络课程的社会性需要教育社会性在网络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我国网络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但尚未专门从学生对社会关系的感知角度研究网络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教学设计人员,在第一手教学设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整合专家实践确定网络课程学习对象的方法。这种确定学习对象的专家实践法是利用同步或者异步交互技术,邀请专家参与到网络课程设计中,专家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作用是帮助教师确定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对象。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学校教师缺乏第一线实践经验的不足,专家的实践经验将保证课程学习对象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Crithton&L1,2004)。 5.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 在本届会议上,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规律方面的研究论文非常多。这种现象显示了以下两点:第一、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具有新的特点;第二、学生是远程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学习规律永远是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中心。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影;响网络环境中学生与学生交互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以下4个因素将直接影响网络环境中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教师的参与、学生对待他人意见的态度、课;程内容和评价要求、网络环境的文化氛围(Lowe,;2004)。; 香港公开大学的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香港公开大学新生对网络课程的期待,并比较1年后他们对网络课程的期待。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对网络课程的;期待远远大于课程所能提供的可能性。这种巨大的;反差,造成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态度不积极(Aylward & Kwok & Lam & Lee & Robertshaw, 2004)。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对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对象群体特征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条件和环境;学习动机和需要;学习态度和风格;知识、能力、素质;远程开放教育培养对象与传统高等教育培养对象的比较;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时锦雯等,2004)。 6.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是远程教育会议永恒的主题。中国政府和各级远程教育机构对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研究,成为本届会议的闪光点。 从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部针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需要,设立年报年检制度。每年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办学机构进行年检。通过两年的年报年检,一方面,政府得以准确监控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各项进程;另一方面强有力地推进了试点院校办学机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Chen,Liu&Huang,2004)。 2002年初,我国教育部启动了“网络教育质量认证研究与实践”研究项目,力图建立一种网络教育的第三方认证制度,通过更为规范的管理和评价促进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在会议上,项目组代表,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汇报了关于网络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成果。网络教学过程的认证标准包括4个维度52项二级指标和144项三级指标(Huang&Zhang&Dong,2004)。 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缩小数字鸿沟的成功经验 我国前教育部副部长、现中国科协副主席、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韦钰教授,应邀为大会做了主题为“改变命运”的主题报告。报告集中介绍了中国利用远程教育,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和促进教与学模式变革的成功经验。 作为前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教授曾直接发起和推动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和推广。她用生动的例子,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展示了中国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成功案例。其经验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1)政府投资,发展教育科研网和研制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2)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向贫困地区输送优秀教育资源;(3)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方式(Wei Yu,2004)。 韦钰的报告和生动的案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进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者经济落后地区,信息技术既是数字鸿沟的根源,也是解决数字鸿沟的有效武器。这一经验值得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