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技术学 > 理论研究 >

技术哲学发展路径

时间:2011-12-07 22:15来源:知行网www.zhixing123.cn 编辑:麦田守望者

哲学不解决问题的,哲学只是提出问题,展开问题,或者为问题的展开提供空间。哲学的发展,不是根据现实来发展的,而是根据哲学传统的创造性阐释来发展。
中国目前的技术哲学,着眼于技术的不同侧面,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思路。比如说可以从四种角度来研究,第一个是把技术作为一个物品、制作品,技术物品;第二,技术作为一个行为和活动;第三,技术作为人的一种能力;第四,技术作为一种知识。四个方面研究不同的研究路径。比如说,研究技术物品时,可以研究技术系统论;行为与活动,可以研究技术活动论;关于知识,可以研究技术知识论与技术方法论。能力研究比较少一点,有时以隐性知识的名义归入技术认识论。
目前的技术哲学路径,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社会学很多。对于认识论的问题,我不太看好,我觉得可做的工作不一定很多。因为技术传统上、本质上不是理论性的东西,不容易做,当然可以作为依附在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的某一方面来谈。今天做的比较多的是技术社会学与技术伦理学,原因在于技术在当代成为一个最醒目的现象,而它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个剧烈的社会性后果。比较符合中国做哲学的喜好,喜欢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但是技术存在论、本体论却处于一个薄弱的地位,其实它本来应该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技术本体论恰恰很难搞。原因在于按照传统本体论的思路,技术不可能成为本体。传统的理解是,本体论就是世界是什么东西,自然界就可以说是本体,自然哲学就往往是自然本体论。技术既不决定物质,也不决定精神,所以技术本体论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技术哲学,若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技术成为真正的核心问题的话,那必须首先搞出一个技术本体论或技术存在论来。
技术哲学必须从存在论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当然比较困难,没有这个存在论,技术哲学也可以做,但是行之不远,哲学味道肯定不强。若想技术成为哲学,必须有一个存在论的转变。过去人家说我思故我在,现在说我造物故我在,是关于“我”的一个认识的革命性的变迁。需要一个存在论的哲学,若没有它,技术哲学何以成为哲学,如果没有存在论的基础,则不容易把握。
而科学哲学本质是对于理论和经验的一个对照,探求结构,动力,分析,是分析哲学的强项。而技术哲学是什么呢?其依托是什么呢?
技术哲学作为哲学有它的特点。中国的科学哲学没有从康德搞起,这是我们最大的失误,我们只是从逻辑经验主义搞起的,甚至只是从波普、库恩,拉卡托斯、费也阿本德、SSK搞起。这都是些舍本逐末的做法,如果你不从康德搞起的话,你就不理解逻辑经验主义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不理解科学哲学是怎么来的,因而也就不能够建立起批判的视角。现在搞技术哲学的,如现代的技术哲学家芬伯格、伯格曼、米切姆、伊德,还不能说是经典作家。技术哲学要回到经典,应该回溯到西方哲学的源头活水,才能有批判的精神。

------分隔线----------------------------
标签(Tag):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哲学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猜你感兴趣